空調如何搬運熱量呢?它的基本原理,依賴于叫做"制冷劑"的化學物質的特性。制冷劑是一大類物質,通常是一些沸點比較低,又很容易被壓縮的有機物。制冷劑有3個很有用的特性:
1. 液態的制冷劑在低氣壓的條件下很容易汽化,同時吸收大量的熱。
2. 氣態的制冷劑在高氣壓的條件下,又很容易回到液態,同時放出熱量。
3. 汽化和液化的過程中,溫度都不會改變。
汽化吸熱,液化放熱,把這兩個過程連接起來,讓制冷劑在溫度低的地方汽化,在溫度高的地方液化,就可以從低溫處吸熱,然后把熱量排放到高溫處了。以前人們用氟利昂做制冷劑,后來發現氟利昂中的氯會破壞臭氧層,所 以現在改用不含氯的烷,比如四氟乙烷等等。
常見的空調制冷循環如下圖所示。從左上角開始,這個循環可以分4步:
1. 制冷劑處在高溫高壓的"飽和液體"狀態(1),就好比高壓鍋里強行壓住沒有沸騰的熱水。
2. 從1到2:制冷劑流經一個膨脹閥。那里,外界壓力迅速下降。高溫高壓的液體按耐不住,開始膨脹。有一小部分制冷劑汽化成了氣體,而剩下的則變成低溫低壓的液體(2)。
3. 從2到3:低溫低壓的制冷劑液體和氣體混合物流經蒸發器,蒸發器和室內的空氣相連。在蒸發器里,所有的制冷劑液體全部蒸發,同時從室內空氣中吸收熱量。但是蒸發的時候,氣體的溫度不會變,所以制冷劑全部變成了低溫低壓的氣體(3)。被吸走熱量的室內空氣溫度降低,變成冷風,從空調出風口里吹出來,讓我們感到涼爽。
4. 從3到4:低溫低壓的氣體制冷劑流經空調壓縮機。這里,壓縮機強行壓縮這些氣體的體積。體積縮小,溫度和壓力都迅速上升,變成了高溫高壓的氣體(4)。
5. 從4到1: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流經冷凝器,按耐不住要變回液體。氣體液化的時候,雖然溫度也不變,但也會釋放熱量。制冷劑又變回了高溫高壓的液體狀態(1)。液化釋放出來的熱量,被空調外機吹出室外。而高溫高壓的液體制冷劑(1)則準備再次進入膨脹閥,開始下一個制冷循環。
空調常見的制冷循環。
在這種制冷循環中,制冷劑的狀態不斷發生變化:從液體變成氣體,再回到液體;從高溫降到低溫,再回到高溫。我們知道,"熵"是用來衡量混亂程度的:對于同樣的物質,液態時分子之間聯系比較緊密,混亂程度比氣態時要低。也就是說,氣態的熵大于液態。所以,如果我們把圖2循環中制冷劑的狀態,畫在以熵(S)和溫度(T)為橫縱坐標的二維平面上,就會像圖3中藍色箭頭圍成的曲線那樣。 圖中,從左到右,制冷劑從液態逐漸變為氣態,熵增加;從下往上,制冷劑的溫度逐漸升高。
空調制冷循環(藍色實線)和逆卡諾循環(黑色虛線)在溫度-熵示意圖上的軌跡。為示意清楚,逆卡諾循環的位置已和空調制冷循環錯開。
熱力學的推演表明,有一種理想狀態下效率最高的制冷循環,叫做"逆卡諾熱機"。它長成圖3中黑色虛線箭頭所示的樣子:正好是一個長方形。 制冷循環的曲線所圍成的面積約小,效率越高;曲線離橫軸越遠,溫度越高,效率越高??梢钥吹?,空調使用的制冷循環并不是一個平行四邊形,而是在4的地方還多出一個尖角。和相同溫度下的逆卡諾循環相比,這部分面積是多出來的。所以空調的能效比無法超過逆卡諾循環的效率。
氣溫如何影響空調的制冷效率?
對于"逆卡諾熱機"來說,它的效率只和溫度有關:
這里的高溫和低溫處的溫度,需要用絕對溫度來表示。 對于空調的制冷需要來說,低溫處就是蒸發器出口的溫度,它通向室內的冷風出風口;高溫處就是冷凝器出口的溫度,它通向室外的風機。如果我們假設,低溫處的溫度為15攝氏度,也就是288 K,高溫處的溫度為55攝氏度,也就是328 K,那理想狀態下"逆卡諾循環"可以達到的最高能效比是7.2。
如果要評價空調實際上浪費了多少能量,應該要把空調的能效比,除以對應溫度下"逆卡諾熱機"的能效比才行。這么一看,空調確實還是如同其他任何設備一樣,會在工作過程中損失一些能量呢。
除了本身制冷循環在理論上降低的能效外,空調管線上的損耗、室內外的漏熱、房間除濕的消耗、壓縮機的發熱等等,都是在消耗輸入空調的電力,卻沒有有效地搬運熱量。
從理想狀況的能效比關系也可以看出,天氣較冷的時候,空調的實際制冷能力會升高,實際輸入功率會降低,總能效比變高;天氣較熱的時候,空調的實際制冷能力會下降,實際輸入功率會升高,總能效比變低。這種能效比隨環境溫度變化的特性如圖5所示??照{"國家能效標識"上貼的能效比,就是根據GB/T 7725-2004規定的測量方法,讓空調在各個溫度下各自運行規定的時間,再把每個溫度下實際測量到的能效比做加權平均得出來的。
空調能效比和輸入功率隨外界溫度的變化(引自國標GB/T 7725-2004)。
因此,物理規律坐實了這個壞消息:天氣越熱,房間里需要搬走的量越多,空調卻反而越不給力!
但不管怎樣,能效比數值越高的空調,相對還是越節能。但節能空調通常價格也較貴。 而且,即使空調的能效比再高,想要達到省電且快速的制冷效果,還需要結合住房本身的密閉性和隔熱性。住房本身密閉性和隔熱性較好,才能夠比較長久的保持室內的低溫,減少空調實際需要工作的時間,從而減少花費。
所以,究竟是選擇多花錢買更節能的空調而省電費,還是少花錢買不是那么節能的空調而多花電費,還需要消費者根據自家住房的保溫性能算一筆賬,根據性價比再做決定。